NAXS网

首页 > 小知识 / 正文

古代一斤是多少两(古代六十二斤是多少)

admin 2021-10-16 小知识 评论

CK="1" style="text-align: left;">秦统一之后统一度量衡,秦“半两钱”成为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开创了“五铢钱”长达739年铸行历史,


从秦“半两”到武帝“五铢”,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秦半两”的“两”,“汉五铢”的“铢”都是表示以每枚青铜钱币重量,

这“半两”重相当于“十二铢”重。


那么,古时“重量、容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钱币重:从秦“半两”到武帝“五铢”


秦半两——

是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秦半两”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而成为全国通行之法定货币。


汉朝初期承秦制,仍用半两钱,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止。


“半两钱”先后经历战国、秦朝、汉朝三个历史时期,按时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2、秦王嬴政及始皇帝时期;3、秦末时期;4、汉初时期。共218年。


“半两钱”,是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秦半两钱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五铢钱——

中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长寿钱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表示每枚钱币五铢重,故名。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并成立专门铸币机构负责铸钱。


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五铢”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五铢”,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轻重适中,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


五铢钱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至唐武德四年,开创了长达739年铸行历史,也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汉五铢


秦“半两”的“两”,汉代“五铢”的“铢”

都是表示以每枚青铜钱币重量,


那么,古时“重量、容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古时“容量、重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黍米:最基础

“黍”,指的是有粘性的大黄米,

黍米,是一粒粒可数的,

这就成了可计算容量和重量的最基本单位。


我们来看看最初是如何用“黍”的多少

来量重和量容器大小的——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黍米,俗称大黄米。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容”量如何计算?


【龠】

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

量者,按照“龠、合、升、斗、斛”顺序,

容器容量从少到多,

容器器形从小到大。


按照《汉书律历志》:

① 龠:容千二百黍;

本指吹管乐器,读yu音。

作为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


一龠,可容下1200粒黍米。

② 合:合龠为合;

作为古代容量单位,读g音,

一合等于两龠。


一合,

相当于可容下2400粒黍米的容量。


③ 升:十合为升;

④ 斗:十升为斗;

⑤ 斛:十斗为斛。


汉字博物:带着“铢两”去找“钱”,看古时是怎样来算计重量的?


“重”量如何来计算?


按《汉书律历志》记录:


权,是指五权。秤锤

“五权”是指“铢、两、斤、钧、䄷”。


絫,十黍之重。

铢,权十絫黍之重。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斤,十六两。(斤本无其字,以斫木之斤为之。)

钧,三十斤。

石(䄷),一百二十斤。


这里的意思是:


① 絫(li),十黍之重

【黍】——黍,一黍之重;

【絫】——絫,十黍之重。


“絫”,同“累”,指累积。

“絫”,十黍之重;

指的是“累积十粒黍米”之重。

十黍为絫,十絫为铢。


说“十絫黍”者,是指“百黍”。

必言黍者、蒙十黍之重为絫而言。

又使“铢、两、斤、钧、石(䄷)”,黍数可计。


一龠容千二百黍,一龠重十二铢。


② 铢:权十絫黍之重。


“一铢”,

相当于“十絫黍米”之重,

也是说相当于“一百粒黍米”之重。


汉五铢,相当于“五百粒黍米”之重;

也相当于5∕24两之重


③ 两:两龠为两。

指的是“两龠、二十四铢为两”。


“一两”,相当于 “二十四铢”之重。


“两”,指的是“两龠”黍米重量。

“一龠”容千二百黍,指的是“一千二百粒黍米”之容量;

而“两龠”为“两千四百粒黍米“之容量;

两龠为一合,

“两”为“两之龠”,

“一合黍米”为“一两”重。


“一两”相当于“一合”黍米之重量;

相当于“两千四百黍米

“一两”也相当于“二十四铢”之重。


“秦半两”钱,

指的是每枚钱“半两”重;

“秦半两”也相当于每枚钱 “十二铢”重。


④ 斤:十六两为斤。

“一斤”,相当于“十六两”;


附注:【斤】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斤”在现代多用于重量单位名称,

一斤等于十两,旧制为十六两,合二分之一千克


表示重量单位的“斤”来自“釿”。

“釿”是金属重量单位,亦货币名。

战国时期燕国、晋国、楚国多以“釿”为单位,

有时简写作“斤”。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

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此后直到明清,一直是十六两为一斤,

直到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计量制度,

才改为十两为一斤。


按旧制,半斤就是八两,

所以“半斤八两”常用来比喻两人大致相当,不分上下。


⑤ 钧:三十斤为钧。

一“钧”相当于三十“斤”。


成语:千钧一发


⑥ 石(䄷):四钧为石。

“石”作为计重量单位,读dn,本字为“䄷dn”。


“一石(䄷)”,

相当于“四钧”之重,

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之重。


关联阅读:

中秋假期玩什么:带“钱”携“贝”,走进国博之中国古代钱币展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全语文素养、海外汉语,古汀汉字思维馆,汉字博物世界】

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汉字师!请本号,私信留言 :99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古代 一斤”的文章

  •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九个传统节日) 小知识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九个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九个传统节日)1、元旦,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

    48 2022-04-16
  •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国古代著作有哪些) 小知识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国古代著作有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国古代著作有哪些)一、先秦时期《楚辞》《公孙龙子》《公羊传》《关尹子》《管子》《鬼谷子》《国语》《谷梁传》《韩非子》《黄帝内经》《黄帝四经》《...

    94 2022-01-26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杨贵妃最后谁排第一 个人日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杨贵妃最后

    说到古代四大美女,可能大多数人都想起影视剧中她们的形象塑造,真是各有千秋。那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吗?后人对这四位美人的美貌和地位进行过排名,虽然有些名次不一,但公认...

    32133736 2021-10-11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个人日志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皇帝虽贵为天子,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也有很坎坷很悲催命运的皇帝。甚至还有的皇帝连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简直让人感觉这都不是一个皇帝的该有的情况,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在...

    32132240 2021-01-25
  • 古代打更人算是现在的公务员吗? 个人日志

    古代打更人算是现在的公务员吗?

    只要看古装剧大家都会注意到一个小角色,那就是打更的更夫!角色虽小,但是经常出现。打更可以说是现代的报时器,打更有着它的时间段,代表做事的意义。并且打更也有技巧,可是这样的工作相比现...

    32132330 2021-01-25
  • 古代滴水刑为何让女囚最为害怕 个人日志

    古代滴水刑为何让女囚最为害怕

    要说到古代对于囚犯设置有什么刑法,那真的是可以很多,而且都令人发指。并且每个朝代不一样所以刑罚也不一样,男囚与女囚的刑罚又都不一样,但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专门对女囚进行刑罚的滴水...

    32132235 2021-01-24
热门浏览
热门标签
生肖 排行榜 游戏 十二生肖 淘宝 WORD 节日 攻略 Excel 小说 抖音 句子 原神 win10 手机 云顶之弈 梦幻西游 SEO ppt 故事 排行 英雄联盟 微信 经典 意思 WPS 赚钱 觅长生 大全 什么 和平精英 疫情地图 百度地图 王者荣耀 春节 推荐 光遇 诗句 Win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