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永恒的话题,社会各界对于抑郁症的议论从没有停止过,近日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抑郁症的恐怖程度不亚于癌症,而9月份国家卫建委发布消息称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这也表明再恐怖的疾病也是有方法治愈的,希望所有抑郁症患者都能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u了解看看哦~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
今天,世界精神卫生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正确看待抑郁症!
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
9月11日消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今日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加大抑郁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同时为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提高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鼓励社会心理服务试点地区探索开展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和《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标,即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规范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0%。
《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防治知识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二是开展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三是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四是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五是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六是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为,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防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方案》同时,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科普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大社区(村)、医疗机构、老龄办、养老机构等的宣教力度,创新宣教形式,利用重阳节等重大纪念日或节日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二是开展患者评估筛查。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
三是开展预防干预服务。依托医联体等,在基层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服务,对不同患病程度的老年人开展针对性治疗。
四是建立协作服务团队。在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提供专业诊疗服务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
五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等的服务提供者开展技能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
六是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要求各试点地区探索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科普、服务资源获取、管理治疗等服务。
《2020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
1.患者是如何意识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的?
六成抑郁症患者靠「查资料」完成自我检测。
此次调查的患者里,仅有15%的患者在确诊前能获得专业的支持和帮助,超过六成的患者是通过网上的测试、问答、网友分享获取疾病知识。
抑郁症是一种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疾病,每个患者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失眠、紧张焦虑、肠胃不适等。且确诊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结合心理量表和生物检测进行诊断。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581 万人。在中国,由于精神健康领域医疗资源不足,抑郁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识别率仅有21%。有近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专业治疗。
2.什么原因促使患者去医院进行检查?
「身体疼痛」和「有自杀意愿」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除这两点之外,抑郁症的症状包括躯体症状和心理特征。
其中躯体症状有:食欲减退或增加、睡眠障碍、性欲低下、容易疲劳精力难以恢复、思维活动减缓、言语活动减少、慢性疼痛(头疼、腰疼、背疼等)、口干、恶心呕吐、咽喉不适、胃部灼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便秘、气短、胸部不适。
心理特征则包括: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忧伤,无用感、失望感、绝望感、兴趣减退、感受不到愉快、感到整个人都垮了,力不从心、焦虑、紧张、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3.患者首次确诊年纪是?
72%的患者确诊年龄在 25 岁之前,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人的初次确诊时间集中在中学、大学和工作阶段,即青春期开始后出现抑郁情况,这个现象可能体现出当前抑郁症有着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有近 3000 万儿童和青少年曾或正遭受情绪障碍的困扰。青少年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而有关研究也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很多青少年抑郁以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入睡困难等表现为主,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头疼等,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
青少年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烦躁、易怒、悲伤、失眠,甚至可能出现自我伤害、自杀等倾向,因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的表现除了常见症状外,更容易出现的是一种“易激惹”状态。
4.患者确诊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抑郁症患者在确诊前通常都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感知,45%的患者在得到确诊单后的反应都比较“平静”,仅有15.8%的患者表示难以相信自己会是抑郁症。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解脱了」、「可以名正言顺哭」、「无感」等心理活动。
患者出现的其它心理活动:
1.担心,抑郁症是否能治好,治不好怎么办,家里人怎么想;
2.悲喜交加,确诊的欣慰加得病的难过;
3.麻木,无所谓,没什么感受;
4.意料之中;
5.感到孤独无助、孤立无援。
5.确诊前后,患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近 9 成的患者表示,抑郁症确诊后,他们的生活状态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不苛求自己」、「更敏感,难以融入正常人」、「放弃上进,浑浑噩噩」是患者主要出现的三类表现,也有患者表示确诊后经过药物治疗,终于开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但在调查“身边人的态度变化时”,只有约35%的患者表示在确诊后得到了更好的对待,大部分患者对身边的人持消极态度,认为自己无法被理解。同时,我们把患者提到的改变做成了词云,「工作」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大部分患者表示,难以继续工作,生活变得不稳定成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这是因为,认知功能障碍广泛存在于抑郁症患者中,特别是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障碍。一项纳入 1426 例抑郁患者的抑郁症序贯治疗研究显示,89.6%的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症会显著降低患者记忆力、注意力等多方面功能。
抑郁症虽然并不影响患者的总体智力水平,却显著降低了患者在多个认知维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记忆和信息加工速度等4 个方面的功能受损。患者通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犹豫不决,难做决定"、"我工作时总是走神"、"我什么都记不住"或者是"反应慢,跟不上别人的思路"。
6.确诊之后,患者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害怕自己会自杀」成为患者最担心的事。此外还有“不被理解”、“害怕复发”、“服药痛苦”、“怕影响家人”等。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对参与调查的抑郁症患者们进行了自杀心理的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6.7%的患者曾实施过自杀行为,30.5%多次自杀未遂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九成抑郁症患者想过自杀。
对于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自杀,一般有两个解释。一是曾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的脑区发生了改变,使抑郁症患者决策能力下降,令其行事更加冲动,增加他们的自杀风险。二是通过大量临床经验得出的结论,想自杀是因为,抑郁症让他们生不如死,太痛苦了,撑不住了,所以想一了百了。
促使受访患者群体想要自杀及实施自杀行为的原因分为以下四方面:
自身原因——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自己无能对不起家人朋友;
家庭原因——家庭矛盾不可调和、家庭期望过高压力太大;
社会原因——接收到的社会负面消息过多、被恶性社会性事件伤害;
其他原因——绝望,累,不想坚持。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反应水平普遍降低,他们难以体验到积极快乐的情绪,正常的社会交往等能力也严重受损。在人格特质方面,抑郁症患者外倾性显著低于非患者,表现为经常感到“没有精力、没有活力”。
7.患者觉得什么导致了抑郁症,又因为什么感到痛苦?
家庭原因,如原生家庭破碎、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尖锐、家人的不理解和逼迫,成为患者自认为患病的首要原因,也是他们患病期间主要的痛苦来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也有许多患者认为,「情感问题」以及「创伤经历」是他们抑郁和痛苦的根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 上一篇:中国抑郁症患者达2.1%
- 下一篇:巴基斯坦禁用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