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什么?
中医认为:疟疾是由感受疟邪所致的传染病。以寒战壮热,汗后热退,休作有时为主症。据休作时间分每日疟、间日疟、三阴疟;据证候分温疟、瘅疟、牝疟、疫疟等。
一、诊断依据
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而作,或三日一次。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发作后口唇出现疮疹等症,或者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寒热不清。
2.疫疟重症可出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症,相当于恶性疟。
3.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或有输血史。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和脾脏肿大。
4.寒战时,未稍血液涂片或骨髓片可找到疟原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病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二、证候分类
1.邪郁少阳: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2.暑热内郁: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楚,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暑湿内蕴: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4.疫毒侵袭:发病急,病情重,热型不一。若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谚语,痉厥,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者为热瘴。若寒甚热微,或寒战无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者为冷瘴。
5.正虚邪恋: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血涂片未见疟原虫。
2.好转:症状控制或减轻,血涂片可见或未见疟原虫。
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疟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