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是什么意思(古代骂人话“竖子”究竟是什么意思)竖子是古代的骂人话之一,也许是因为在《史记》中,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被骂为竖子,恐不能按粗俗的骂人话待之。
按《辞源》或《辞海》的解释,此词有二义:一为童子,二为对人之鄙称。在网上查询,除上述两义外,还有第三义——仆人。
想推翻一个古词的传统解释是很难的,非老夫所能。但是,像这样在《史记》中出现十多次的骂人话,应该是曾经相当流行的口语。而口语随着时间推移,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放弃断言从古到今这个词曾代表过的含意,只注意《史记》一书中此词的含义,可能会得到稍确切的结论。或可以说,只注重在秦末汉初,人们说到竖子时的含意是什么。
在《史记》中,名人被骂为竖子有不少处,包括了孙膑、白起、项羽、韩信、英布等,无一不是一时之英雄人物。例举如下:
庞涓骂孙膑为竖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子吴起列传》)
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说楚王时指白起为竖子:“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天下弗能当。然而,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平原君虞卿列传》)
范增斥项羽为竖子:“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项羽本纪》)
鸿门宴上,范增怒骂项羽竖子不足谋也
刘邦手下诸将骂韩信为竖子:“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竖子耳。’高帝默然。”(《陈丞相世家》)
韩信原谋士蒯通骂韩信为竖子:“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淮阴侯列传》)
刘邦手下诸将骂英布为竖子:“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柰何?’皆曰;‘发兵击之,竖子耳。何能为乎!’”(《黥布列传》)
按这几例,竖子既不是指童子,也不是指仆役,而是一种鄙称,但这几个被鄙视的人,无一不是大有能耐的主,似乎不是谁都有资格被鄙视为竖子的。
《史记》中还提到竖子时,鄙视的对象是泛指或其人名不显。例如: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刺客列传》)这里竖子是指有勇无谋、只想达目的,而没有一定要成功的谋略之人。
荆轲刺秦图片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平原君虞卿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狂士。
“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韩信卢绾列传》)这里竖子应是指有为将的外表,而没有将领的内涵的人。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循吏列传》)竖子与老人、童子并列,应是指成年人,且“戏狎”,即不守规矩。甚至为害邻里之人。
由此可知,在《史记》中,竖子不能解为童子或仆役,只能解为对人之鄙称,而且这个鄙称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的,例如,上述各例中,没有一例是指胆小、孱弱之人。可能是专门对莽汉、壮汉、有勇无谋之人、狂徒等的一种鄙称。
如是这样,以现代语中的‘小子’来概括这个词就很不妥当了。也许一个兼具有狂徒莽汉的意思的词可能更合适些。人老了,心思不灵,愿诸网友能想出一个合适的词。
为什么鄙视时称竖子?有一种解释说是仆役之一种,或总是站立在主人一边,即竖在那儿。既然《史记》中没有一例能与‘仆’搭上边,这种解释就没了根基。
竖子是个骂男人的话,可能就是在男人身上能竖起来的那物。不过在远古,这个物件曾是被崇拜过的,后来才逐渐成为粗野的骂人话。竖子作为鄙视语,可能正是一种过渡,既有‘莽’‘壮’‘狂’等对那物的期待甚至崇拜,又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鄙视的称谓,但还远没达到现代的‘JB’或‘D’那样粗俗。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竖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