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祖庙(姑青铺黄石凤山祖庙)
凤山即台山 古庙成祖庙
记姑青铺凤山祖庙(修改稿)
凤山宫,位于莆田市黄石镇定庄村的凤髻山麓。定庄村北有从国清山(即今青山)发脉、东行而来,如凤展翼,首转面北之山;山上有一块天然巨石,屹立耸天,犹如凤之髻,故人称“凤髻山”。这一地带,唐代(约公元900年前)时称“姑青铺”,随着人们农作、生活之需,临水而居,发展成如今的定庄(含泌头林家)、院前、下坂、田厝、塘堘等村。
凤山宫,面朝兴化南洋平原,俯视万家灯火炊烟,背靠绿林青山,幽静而清凉。宫西南是本村后山,宫东是汉口山,恰似凤的左右翼,双翼拱护着凤山宫。明代之前,登上巨石之“凤首”,可俯瞰国清塘一望杳渺无际、而波涛吞吐于风日云月之间的胜境。石城至黄石的公路绕宫而过,既方便宫与外界的交通,也增添了许多宫的壮丽景观。
凤山宫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是莆田乃至福建,最早主祀杨公太师及其一门忠烈的庙宇,也是莆田有名的五大庙之一。杨公太师,为道教五瘟神中之巡瘟、驱瘟大神,与兴化府城隍庙城隍爷、黄石北辰宫上帝爷、江口东岳观岳帝爷和后积万灵宫大王爷,并称兴化“五大爷”,神名显赫,威震莆阳。凤山宫现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原《凤山宫誌》等文献记载,凤山宫前身名“篁岭堂”。南宋绍兴年间,福建东南沿海瘟疫流行,姑青铺及周边村庄也被传染。承奉郎林国钧(1081-1175年),遂与众乡亲共商消灾祛病、保境安民之策。此时坊间流传,唯山西爱国名将杨五郎,乃巡瘟、驱瘟大神。众人遂到五台山,恭请杨公太师香火,来此地镇妖压邪、保境佑民,又可就近纪念北宋杨家爱国将领。五郎庙高僧,感念国钧一行人,路途遥远而来,心虔至极,另赠“即台山”墨宝纪念。香火就安放在凤髻山麓国钧捐建的篁岭堂里,堂上高悬“即台山”匾额,供境内姑青铺及周边村民奉祀。林国钧特地把宫庙设计为坐东南朝西北,正对着山西五台山,与五郎庙遥遥相望,这也是凤山宫的一大特色。
明代崇祯年间(1628一1644年),林国钧之十六世孙一柱(约1594一1644年),捐金舍地重建后,将“篁岭堂”改名为“凤山宫”。宫庙飞檐重阁、奇丽辉煌。后殿所塑的杨家将领,是莆田宫庙中最齐全的。林一柱,明代天启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兼南赣巡抚。崇祯帝殉难后,他率师勤王,积劳成疾,卒于行军路上,以身殉国。
清代康熙廿一年(1682年),诰授“威略将军”的福建水师提督吴英(1637一1712年),定居定庄后,为凤山宫捐造拜亭一座,彩画斗拱、蔚为壮观。凤山宫也成为一座规格齐全的庙宇。
清末举人、国钧公后裔林翰(1878一1925年),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为福建省议会议长后,回乡省亲祭祖,游览凤山宫时,题有一对联“位冠公孤宋室山河资保障,才兼文武佛门弟子是英雄”。
1941年秋,有一只猛虎出现在定庄境内,力壮胆大者群起围之,就是不敢下手。虔诚者即到凤山宫卜杯,请示杨公太师,连续三信杯。众人遂将此虎擒获,虎皮作为杨公太师圣驾出郊巡狩之用。一时,“杨公太师大灵验,将虎赶至定庄境,既为民除害,又壮自己威风”的佳话传遍莆仙大地。
如此美丽的宫庙,文革期间,竟被夷为平地,珍贵文物或损坏或流落各地。然而,1979年秋,原本天气晴朗,突然凤山宫遗址上空彩云密布,恰似有天兵天将遥现太空,巡视着“凤山宫”。这样的奇观,连续呈现十多天,引来四邻八乡村民仰首观看,连连称奇。“这是杨公太师在显灵,指示我们要复建凤山宫”的舆论在四处暗地传开(当时还不准建宫庙)。
1983年,姑青铺善信捐资捐力,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文革宫庙被毁时,定庄村中有识之士,把“即台山”横匾秘密藏起,复建凤山宫时捐献出来,依旧挂在正殿大门之上。这是一件无价的镇宫之宝。2012年,又在宫的东边,建设一座双层楼房,作为董事会办公之用。
莆田道教庙宇都奉杨公太师为瘟部的主帅。他巡察瘟疫,尽职尽责。近千年来,南北洋平原没发生大的瘟疫,保境安民,风调雨顺。因而作为民族英雄化身的杨公太师,一直深受民众信仰,邻近诸多村庄,效姑青铺之法,塑像奉祀,也有从此庙分灵的。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境内的杨公太师庙,就有二百多座。因此,人们便把凤山宫,尊称为“凤山祖庙”。所奉祀的杨公太师爷,便成为莆阳赫赫有名的五大爷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廿六太师寿诞日,祖庙周边奉祀杨公太师的宫庙,都要等待祖庙寿庆乡铳声响,方可开始各自的寿庆活动,以表大家对祖庙的尊敬,近千年来的老传统不曾有过改变。
清代康熙廿九年(1690年),林一柱的裔孙,奉请凤山宫杨公太师香火,在莆仙交界的华亭湖里村,创建龙山宫。龙山宫下辖莆仙各三个村,有数万杨公太师信众。2008年,龙山宫举行了盛大的杨公太师回娘家、谒祖进香巡游活动,规模空前,热闹非凡。
据台湾省台南市永昌宫《庙志沿革》记载,明永历15年﹙1661年﹚农历正月十五,今厦门翔安马巷黄家先人,聚族渡海到台湾谋生。临行时,将香火取自莆田凤山宫的杨公太师等二佛三王神像,迎奉船上护航。他们定居在台南之后,即建庙奉祀这二佛三王,后又“分炉甚多”。2016年起,永昌宫连续三年,与十多个友宫,组团来祖庙谒祖进香。凤山宫杨公太师香火,又传遍海峡两岸。
凤山祖庙历史悠久,杨公太师神威显赫。祖庙每年都要举行多次的祈福庆典民俗活动。在所有活动中,都保留着中华民族古老的祭祀风格,既简朴、清纯,又不失庄严、肃穆,处处体现出凤山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原《凤山宫誌》记载,杨公太师是兴化“五爷”中的巡瘟、驱瘟大神。而盛夏是瘟疫肆虐的季节,各类瘟神会出来危害生灵,杨公太师都要出郊巡瘟、驱瘟,途经院前、下坂、田厝、沙堤、天马、郑塘、塘堘、定庄等地,以保四邻阖乡之平安,俗称“出游”。
每年出游队伍进入定庄村后,都要特地绕行到翁济桥边,沿着横坝沟堘,来到宋厝角,沿途响铳声震天,近千年的老传统历久不变。这是因为定庄南面的泌头村林家,是林国钧的伯父林锡,于宋徽宗年间(1130年左右)迁居过去的。泌头林家每年都要组织队伍参加出游,但因河流阻隔,队伍无法到达该村,只好以此方式,表示太师出郊佈福所达之意。
杨公太师出郊佈福之后,就驻驾在濯缨亭数天。濯缨亭,是回年国钧公受高宗皇帝褒封后,在定庄村中心所建的。大文学家朱熹,为她题写“濯缨亭”竖匾、“天光云影”横额及“龙角”旗旃。濯缨亭是凤山宫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凤山宫之所以成为祖庙的又一历史佐证。
相传,朱子应回年公之邀,参加濯缨亭竣工庆典。人们也将篁岭堂(今凤山宫)中主祀的杨公太师圣驾,请进亭中同贺。当时,南风劲吹,烛光摇曳。此时朱子祈祷:“四月多南风,如有北风更好”。话音落地,转刮北风,亭内灯烛通明。近千年来,凡凤山宫杨公太师出游之日,即使是刮南风,杨公太师驻驾濯缨亭之后,大多改刮北风,十分灵验。因此,凤山宫杨公太师又有“北风爷”之雅称。
凤山宫杨公太师出游,隆重之程度,气氛之热烈,特色之明显,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近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四月,时常下雨,但凡凤山宫杨公太师出游之时,都会云开日出,以便出游顺利进行。凤山宫杨公太师灵验无比,威名远播兴化大地。
喜逢新时代,感恩共产党,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提升,道教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可是,祖庙日久年深,风侵雨蚀,已破败不堪;黄北公路横亘其北,排水甚难;且宫室狭窄,节庆祭祀,拥挤非常,广大善信迫切盼望建个新的祖庙。2020年,我会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杨公太师圣驾前,卜杯获准:拆除旧庙,利用旧宫地,扩大重建。几年来,各位善信、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出谋献策,齐心协力,建好了新的凤山祖庙。
凤山祖庙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杨公太师威名显赫灵验无比,所在的定庄村又是个底蕴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村。凤山祖庙必将,成为广大善信朝拜杨公太师的首选之地,成为兴化“五爷”文化交流研究基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凤山祖庙”的文章
- 上一篇:铜马铁燕传奇(铜奔马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魏冉和白起(战神白起从未打过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