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是什么意思(是魔鬼设下的诡计)浮华是指浮在表面上的东西,人们常常用这个几个词来形容:华丽诱人、热闹喧嚣、感官刺激、骄奢淫逸、自尊炫耀等。意思是只重视事物的表面,不重视事物的本质。从行为上看,是叶公好龙;从本质上看,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空虚感,也就是虚荣心的产物。一个人的内心越空虚,就越需要更多浮华的东西来填充。
从理论上讲,只要理智正常的人,不太可能追求浮华的生活方式,可事实上,大部分聪明人也会追求浮华。所以,追逐浮华的行为在今天非常普遍。如果说要找原因,那就是因为当今社会物质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信仰的逐渐淡薄,甚至丧失造成的。也就是说,精神和物质的发展速度本应是成正比的,现在却成为反比。
当我们仔细阅读经典便会发现,追求浮华是人的本能,而浮华也是耽误人最多的东西。现在人对浮华的追求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穿的用的,都要最高档的,仿佛越豪华越好,“豪华”才能显示出“品味”,才有“档次”。有时,人们花很多钱买一件东西,就是为了牌子,并不一定因为那个东西好,甚至完全没有用处。
似乎东西的价格越高,就越能证明生活的优越性,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一样。真主说:“你要耐心地与那些早晚祈求真主,寻求真主喜悦的人在一起。而不要为了追求今世生活的浮华,让你的两眼从他们身上挪开。你不要服从我已经使其内心疏忽于记念我,并且追随自己的私欲,做事过分的人。”(18:28)
浮华往往是以表面的风光为目的,只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浮华需求,当一个被满足后,马上又有新的出现,层出不穷,永无止尽。所以,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浮华的本质,防微杜渐。否则,就会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远,就会渐渐忘记真主,偏离正道。
由于缺乏信仰,许多人认为浮华能给自己带来优越感。所以,今天人们的消费理念大多是畸形的,几乎是挥霍式的。人们的理智被浮华的欲望所遮蔽,我们就以旅游为例,本来是为了学习、开阔眼界,参悟真主的大能,可事实上却是哪里热闹往哪里赶,结果导致某些景区里人满为患,而有些值得参观的地方门可罗雀。
往往人们关注最多的地方,视线最聚焦的地方,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反而总想逃离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由于追逐浮华,人们几乎不会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购买生活用品时,只要是流行的、某个明星穿过的,花大价钱也要买;只要是别人都去过的地方,就要去凑个热闹,把判断力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
由于追求浮华,人们每天辛苦地工作不是为了生活所需,而是为了超过什么人,是在为攀比而工作。比完房子比车子,比完车子比行头,眼睛只向外看,从不反躬自问。真主说:“你不要觊觎我所用以供给他们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华,我用来考验他们;你的主的给养是更好的,是更久的。”(20:131)
追求浮华的心理让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脱离实际。就拿穿衣服来说,衣服本来是用来遮体的,作为一名信士,应该穿上敬畏的衣服,而有些人的身上却穿的是欲望的外衣。追求浮华最大的危害是,人们将因此而逐渐忘记伟大真主的教诲,忘记信士的本质。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追逐浮华是在培养挥霍式的消费习惯。
追逐浮华是一种肤浅的心理,它使人不能踏踏实实地生活。有些人一生辛苦奔忙,其实是在白费力气,所作的事情毫无意义。今天,浮躁气息蔓延在各个角落,每个人都裹挟于其中。明明知道那是隐昧者的生活,但还是装聋作哑,照做不误。尤其某些婚礼现场上,从着装打扮到婚礼仪式,完全没有一丝穆思临的影子。
大多数人在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自己是盲目的,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真知灼见,甚至没有想象力。所以,讲话是人云亦云;做事是盲目模仿,甚至把人家已抛弃的陋习当作时髦赶。辛辛苦苦地工作,究竟为了什么,最终要得到什么,完全不去思考。所以说,浮华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诱惑和伤害。
当人们对浮华的追求达到疯癫的状态,就像醉汉一样失去了理智时,当然就忘记了对自己精神生活的关注。日复一日地上班、不顾死活地忙碌,哪里还有精力去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真主说:“不然,假若你们确实知道,你们必定会看见火狱!然后,你们必亲眼看见它。在那天,你们必为富庶而被审问。”(102:5-8)
如果说浮华仅仅改变人们对物质的观念,也不能算作对人有太大的危害,而关键在于它对人的精神有强大而持久的腐蚀作用。如果我们没有防范意识,任其发展,最终会掏空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活在虚幻的世界里。比如有些人迷恋屏幕里的“美女”“帅哥”,却对身边的真人毫无兴趣,或者说不会与身边的人交流了。
因为浮华是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所以,古代的圣贤们对此严加防范,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家人长期过贫穷生活。或许你购买豪华的东西,只不过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那种感觉,或者想让自己暂时放松一下。但是,无论你出于哪种目的,只要你开始追逐浮华的东西,就意味着你开始走向堕落,自己却完全不知道。
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总有经不住诱惑的时候。尤其像浮华这样的诱惑,没有几个人能看透、能识破、能抵制得住。所以,真主给我们规定每天五次洗礼。每洗一次,都是从身体触及心灵的过程。洗小净不只是洗掉身体上的污垢,而是进行一次洗心革面的洗礼。这时,内心的浮华杂念就被清除了,只留下虔诚和敬畏。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在大肆建高楼,频繁地搞装修,近乎疯狂的攀比炫富。尤其某些地方的农民,即便平时不住,也要建上个二层楼房摆在那里。有些人本来没有钱,哪怕贷款也要建。真主说:“攀比炫富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探望坟墓。真的,将来你们就知道了;真的,将来你们就知道了。”(102:1-4)
信息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快捷,也带来了快感和慰藉,让我们能够轻松找到某种信息、某些资料、某个人,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更加方便,生活上也摆脱了单调与贫乏,但也让我们被动地看到各种奢华的生活情景,模仿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我们是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是信息化的受害者。
有些人明知贪图浮华有百害而无一益,却还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放任自己。要知道,小事情不警惕,就会过渡到大事情上。有些人从开始简单地喜欢某个明星,到后来变成了追逐名人和偶像崇拜,彻底与信仰相悖。这就是易思俩目为什么不崇尚音乐,不提倡娱乐的根本原因。只可惜,这种告诫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实际上,所有人都受过某些未曾体验过的浮华引诱,这种引诱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每天坚持五次礼拜是预防贪图浮华的最好方式。因为人一旦坚持履行信仰功修,内心就有了主心骨,他的追求就不再是满足欲望,或者用别的低级趣味打发寂寞无聊。所以很难被诱惑。
追逐浮华是当代人痛苦的根源。人每天的所思所想,都不是为了生活。大多数人成为百无聊赖的潮流跟风者,哪里热闹,就去哪里;什么事关注的人多,就去附庸,根本不考虑是否该做。真主说:“谁想获得今世的报酬,我给谁今世的报酬;谁想获得后世的报酬,我给谁后世的报酬。我将回报感谢的人。”(3:145)
《奈萨仪圣训集》第2337段记载:艾布·赛义德传述:穆圣坐在讲台上,我们都坐在他的周围。穆圣说:“我归真后,最担心你们享受现世的浮华。”有个人问到:“难道‘好’还能招来‘歹’吗?”穆圣沉默不语。这时,有人责备问话的人,意思是他不该向穆圣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都明白,穆圣正在接受启示。
过了一会儿,穆圣说:“刚才的提问者还在吗?‘好’不会招来‘歹’。但是,春天长出的嫩草是好的,也会使某些动物撑死或致病。只有那种食草的畜生除外,它吃饱了就去晒太阳,反刍后排泄出去,然后再来食之。”前天看到一篇报道,某地久旱无雨,突然下雨嫩草疯长,许多牛羊胀死了,正好验证了这段圣训。
穆圣接着说:“的确,今世的财物都是美好的,祝福那些用财帛赡养孤儿、救济贫民和款待旅客的信士们。谁非礼取之,谁就像食而不饱的畜生,其财帛将在末日会做出不利于他的见证。”我们应该把财富用在正道上,不要用于追逐浮华,因为追逐浮华是欲望的表现形式,而用在公益慈善方面,才能使自己真正受益。
浮华也能给人带来好处,但很短暂,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所以,我们把财富应该用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真主说:“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举伴他,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喜爱傲慢的、矜夸的人。”(4:36)
今天我们看到的种种浮华怪象,其实穆圣当年早就预言过了。但遗憾的是,现在遵从圣训和圣行的人没有几个。生活中,人们很难离开电脑、手机和多媒体工具,所以,考验很大。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受浮华的一点诱惑,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信仰知识,并且互相提醒、互相尽忠言。
只有当我们的信仰是坚定的,内心有牢固而清晰的价值观,才能经受得起种种考验。这时,无论我们使用电脑、手机或任何一种多媒体工具,都是为了工作或学习,而不是为了追求飘渺虚无的浮华。通过这些高科技的工具,我们可以了解社会,方便融入到社会中去,也可以促进交流,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当然是好事。
现在网上学习不必花钱购买书籍,也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赶路去学校,就能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这当然是好事。所以,同样的工具,用于不同的追求过程,举意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这些年来对于手机和电脑这些工具,有些人不是掩耳盗铃地批判,就是隔靴搔痒地争论,没有认识其本质和作用。
由于人们的信仰越来越淡薄,许多本来是好事情,结果都走了样。攀比浮华无处不在,就连神圣的教门事务中也未能幸免。干教门的人不知道敬畏和谦卑才是尊贵的,却以为浮华能给自己带来自尊。真主说:“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25:63)
追求浮华是有代价的,形形色色的攀比炫耀,最终导致了我们现在的这种艰难局面,真让人如吞苍蝇般的难受。似乎,我们的寺院是在采取浮华的方式来“诱导”人们干教门,而不是踏踏实实地讲经传教。城市里的阿訇一个个气宇轩昂,甚至都开上了高级轿车,而于此同时,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堂教育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许多“大经”几乎没有人会讲了,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人们在对待学者方面也深受浮华的影响。只注重这个人与谁有关系,外表是否俊美,声音是否洪亮,讲话会不会得罪人,然后再有个某协委员的名头,就算是好学者了。所以,真正有知识的,老老实实讲经的学者,几乎被淘汰了。那些凭着声音大,空话连篇的“演员”们却很火。于是,年轻的满拉不再好好念经,即便是在神圣的大殿里,也只顾低头玩手机。因为社会崇尚浮华,寺里很难再培养出大学者。
因为人们的心里只有物质,所以都非常现实。当然,现实也不能算错,错就错在过度地依赖物质,导致精神变得荒芜,信仰成为一句口头语,教门成为装饰品。那些对教门有一定认识的人,也不得不先满足人心的浮华需求,美名曰“与时俱进”,其实就是一种向愚昧妥协的行为。比如对追求豪华住宅、官场的荣誉、超出正常范围的情感等,视而不见,缄口不言。
当贪图浮华成为大众心理和社会潮流,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规则时,每个人都变得非常虚伪,大家都是彼此应酬,敷衍搪塞,嘴里没有实话,交往没有真情;经常言不由衷,人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都希望别人行善,自己只说不做。真主说:“诸天与大地间的一切都赞美真主,他是万能的、至睿的。有信仰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说自己不做的事情呢?在真主看来,说自己不做的事情是最可恨的。”(61:1—3)
我们期待社会整体进步,但绝不是整体走向浮华。也许浮华会带来某种暂时的物质和精神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仰得到落实。古代的圣贤中,既有国王也有穷人,既有贵族也有平民。但无一不是视财富如粪土的人,都是超越浮华诱惑的清廉之士。
任何人都有七情六欲,都喜欢享受,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浮华的陷阱是非常深的,每往前踏一步,便让自己危险十分。浮华也是绑住灵魂的迷网,被浮华遮住双眼的人,灵魂一定是失去自由的。所以,人在有了正信之后,理智会战胜私欲,国王不觉得自己拥有什么;乞丐也不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人人都不同程度地渴望得正道,就看有没有造化。一旦了解了正道的真谛,就会发现它是很朴素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本没有浮华的影子。真正的穆思临,真正心中装着真主的人,心中不会有贪恋浮华的想法和需求。他并不觉得住在小房子里丢人,住大别墅里就风光;也不觉得开宝马奔驰就气派,骑自行车就算寒酸。他的生活中也没有空虚和寂寞,所以他用不着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内心的空虚。
当一个人经常阅读经典,接触贤良的教门之人,他就不会有对浮华有所迷恋。他每天五次往返于寺里,五番拜是他最看重的财富。他眼中的尊贵就是虔诚,也就是最敬畏真主的人,他每天是开心的、富足的、知感的。非但没有空虚和寂寞,而且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说到底,浮华的根是扎在人的私欲上,是为了满足私欲而生的东西。或者说,私欲是一切浮华的主要动力。而私欲对我们最大的危害是,它让我们把重要的东西当作不重要的,把不重要的东西当作重要的。最终导致我们只看事物的表面,不看其实质。在各种事物上本末倒置,最后必然是南辕北辙。
比如让我们把肉体及尘世生活当成重要的,而把灵魂以及精神生活当作不重要的。或者给没有意义事情赋予意义,比如给权势和财物赋予非常高的价值,却把永恒的真理与信仰当成可有可无的“私事”;把看得见的表相当做真的,把看不见的真实当作不存在的等。
众所周知,私欲是人心中的魔鬼,而浮华则是魔鬼给人设下的诡计。如果我们看不透这一点,最终都会成为它的俘虏。今天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了解事物的真相,如果我们看穿了浮华以及浮华背后的险恶,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浮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