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XS网

首页 > 个人日志 / 正文

讣告是什么意思(从“赴告”到“讣告”,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admin 2020-06-06 个人日志 评论

古代文化史:从“赴告”到“<a href=http://www.naxs.cn/rizhi/4544.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讣告</a>”,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在古代,报丧是丧葬文化一种仪式也是一种习俗,它是人们孝敬的体现,在当时深受战争、自然环境、通讯和交通等影响,多用放火炮、立白旗、飞鸽传书和放烟火信号等形式报丧,而且需要徒步或骑马去人家报丧,在古代,不管亲友是否知道死者死讯,都要去报丧。

    在古代,报丧由“赴告”逐渐演化为“讣告”,“赴告”报丧有很大的不便,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逐渐以“讣告”来报丧,即死者家属以文书或口头的方式向亲友及有关部门机构等报告丧事。“讣告”能清楚地说明相关事情,让人一目了然,它弥补了“赴告”报丧的一些缺陷。

古代文化史:从“赴告”到“讣告”,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一、古代“赴告”报丧

报丧最早出现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在周朝已经有报丧的习俗存在了。在上古时期,通常是“赴告”报丧,比如在《仪礼·既夕礼》上说:“赴告”报丧的人说哪位臣子死了。《礼记·檀弓上》说:伯高死在了卫国,“赴告”报丧给孔子知道。《史记·周本纪》上记载:昭王往南去外狩猎没有回来,死在了江上,他的死不“赴告”,是很忌讳的。

在中国古代各地区的报丧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古代的“赴告”报丧风俗之繁琐令人咋舌。例如,在广西用火炮或拿白纸做成一面旗帜的样子放门口来报丧的,报丧的人要在亲朋好友的家门口先大声呼唤,到人家用灰烬撒门口后,方能进房内说话讲述有关事情。有的地区报丧者需要头裹白色布匹,手拿白色布匹,跪在亲朋好友的家门口哭着报丧,报丧完后就得马上离开。

在广州有的地区,报丧人必需在亲朋好友家门口报丧,报丧完后要喝口来漱口,来驱邪避讳,而且报丧人必须快去快回。

在江浙一些地区,报丧的人要带把伞,再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亲友门外来报丧。亲友们要请报丧的人吃点东西,问清楚丧葬的相关事情和时间。之后亲友会把报丧人用过的碗和东西扔到门外来驱邪避讳。如果亲友在很远的外地,那么死者亲人会寄一封烧了一个角的信件来报丧。

    由上一些可证,不管是哪种报丧习俗,都需要人们亲自或派人去到亲友家门口报丧,即“赴告”,报丧者须挨家挨户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报丧,必需见到人,讲清楚相关事情。可想而知,这样报丧很不方便,如果路途遥远、又逢战乱、天气异常等情况是对报丧者的人身安全很不利的,而且也会耗费很长时间。
二、古代“讣告”报丧

    据史书记载自汉朝以来,报丧通常是“讣告”。例如班固在《白虎通·崩薨》中记载:天子驾崩,讣告各位诸侯。司马光《书仪》中说:讣告给亲友。由此可见,在汉代,报丧已经由原先的“赴告”转为“讣告”。

古代文化史:从“赴告”到“讣告”,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1.“讣告”内容等规范

在古代是否发讣告要按死者年龄来决定,只有十六岁以上的男女才能发讣告,年幼的发讣告极为少见。

    书面报丧除需遵守“赴告”里的礼俗外,还有丧葬文书的一些特殊规定。纸质报丧文书最晚在唐代时出现,据记载:讣文一般情况下,无论在选纸颜色、称谓用字、记述事情上,丧葬时间以及死者生前重要事件,担当职务上都需要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必须转发给死者的家亲眷属和朋友同事等要一一告知,但也要看地区的具体规范。

古代文化史:从“赴告”到“讣告”,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2.各地区不同的“讣告”报丧仪式

    例如北京的人在写讣文时,通常只写死者生前所担任的职务和生计,而对生前所做的事情一概不写。

    在福建、台湾人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书写的讣文告知亲友,而一般普通人家则派人口报。他们忌讳用死、亡二字,所以被称“报白”或“赶生”。而在泉州是先口报,然后再出讣告。

    由上可证,古代“讣告”报丧,在沿袭了“赴告”报丧的程序和礼仪上,加了语言语言和文字“讣告”,这让丧葬仪式显得更加规范和庄重,而且能把具体事项一点不落悉数让亲友知晓。“讣告”显示了古人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也方便了人们对故人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主要都已“讣告”的报丧方式。
丧葬文化是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孝敬文化的体现,是古人对故人的敬重和哀思。但是古代的报丧形式,无论是“赴告”还是“讣告”,都受到自然环境、战争、交通等约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在夏天炎热或者冰雪天气的情况下,在战场附近等,对于报丧者的人身安全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也很延误时间。

到了现在世界,手机互联网和电视等通信设备种类齐全,无论哪种讣告,人们都可以很方便地传达报丧消息,实在是人类报丧史上一大创举了。在电视或者网络上我们通常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讣告”,但多是世界上的总统、总理、官以及一些重要的政府高级官员,很少能看到普通人的“讣告”。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会涉及死者生前的职务和作出的贡献,以及参加送行仪式的国家重要领导人。

古代文化史:从“赴告”到“讣告”,厘清古人是如何报丧的?

    而在民间大都是通过手机和电话的形式报丧,而且内容简单明了,就是通知死者的死亡日期,丧葬日期和参加送行仪式的大概人员等,而且全国各地也有大同小异的区别。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和祭祀文化一样,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敬的美德,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讣告 赴告”的文章

热门浏览
热门标签
生肖 排行榜 游戏 十二生肖 淘宝 WORD 节日 攻略 Excel 小说 抖音 句子 原神 win10 手机 云顶之弈 梦幻西游 SEO ppt 故事 排行 英雄联盟 微信 经典 意思 WPS 赚钱 觅长生 大全 什么 和平精英 疫情地图 百度地图 王者荣耀 春节 推荐 光遇 诗句 Win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