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稳就业,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基本前提,稳定充分的就业,不仅事关百姓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而且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就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他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持续过上好日子,就要保证相对充分的就业,不断稳定增加劳动者收入。所以,必须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在就业创业上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帮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众都得到保障。”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促发展保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为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广阔天地,就业形势、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每年安置就业人口1300万以上,相对充分的劳动力就业为改善民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勤奋劳动,创造并分享了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型期,劳动力供求和就业问题也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虽然丰富,但是劳动力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二是存在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三是新增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四是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在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要帮助那些下岗职工,尽快转岗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条件。
提素质,为经济转型造就高质量劳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要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全面发展。
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前提是就业岗位是否充足,就业岗位越多,就业机会就越多。所以,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政策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市场吸纳就业规模,鼓励劳动者更新观念,多渠道、多方式就业。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加快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必须关停并转一批技术落后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环境的企业,这将不可避免带来相当数量的失业。而新科技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又创造了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劳动力需求。但是,许多在传统落后产业就业的劳动力,难以适应新的就业要求,这种结构性失业,是一时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大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保障,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转观念,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改革开放40年释放的巨大发展能量,为广大群众创造了自主就业和创业的大好机遇、优良平台。广大城乡劳动群众,也开启了自主就业或者创业新模式,特别是一大批民营企业的成长,吸纳了80%的城乡劳动力就业,成为重要的城乡劳动力就业蓄水池。
支持自主就业和创业,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就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创业和自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从房价、金融、税收等等方面,为自主就业和创业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营造优良创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
解决就业问题,要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解决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匹配问题,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优良服务。还要注意建立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协商协调机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今天,自主就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许多人心向往之的就业形式。特别是创业,成为许多高学历人才的重要选项。各级政府营造创业条件,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尽管如此,但社会上仍然存在就业“三不去”现象,即不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去,不是高工资、效益好的单位不去,不是大城市不去。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靠诚实勤奋劳动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就应该获得社会的尊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所以,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社会要形成舆论氛围,建立制度机制,鼓励大学生及其他人才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建功立业。
增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坚持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要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各生产要素贡献应得收入,鼓励形成除劳动就业之外,以要素(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投入获得合法收入,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多元、更加合理、更加有序。三要完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加大个税调节力度,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促进收入公平。2018年10月1日起,新的个税征收办法开始实施,这次个税改革将对物价因素、家庭赡养、子女教育等居民生活支出给予一定标准扣除额,然后再行征税。这将大幅度减轻群众负担,增加劳动者收入,特别是低收入、重负担家庭收入,使收入分配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
总之,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促进发展,才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同时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民生之本”的文章